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

要命的水



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,約佔成人體重60—70%,平衡人體溫度、協助新陳代謝,當發生災難時,只要有水便能延續生命等待救援,所以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,其重要性不言可喻。


21世紀是水戰爭的世紀,應該不是危言聳聽的句子,水權爭奪與國家衝突,是水資源短缺帶來的另一個人類問題!布洛克(John Bulloch)與達維斯(Adel Darwish)合著的《水的戰爭》一書中,提出一些數據:「世界上有214個國際河流和湖泊流域,其中155個是兩個國家共有的,36個 是三個國家共有的,23個是多達十幾個國家共有的。」 有如此的數據統計,卻無國際法律可以約束管制這些水資源該如何被分配利用,故既使身為世界上數一數二超極富有的強國,也無法忽略水資源的重要性,水權的爭奪與衝突儼然成為戰爭導火線。

科學家警告,印度北部地區毫無節制的使用水源,不但將威脅農作生產,也將引發嚴重水荒,航太總署從衛星資料發現,印度北部地區,自2002年以來,地下水層消失的水量幾乎3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米德湖(Lake Mead〉蓄
水量。米德湖是全美國最大的人工水庫。 地下水流失與人為因素有極大關係,印度政府若不採取措施,飲用水與灌溉水將嚴重匱乏,屆時整個地區超過1億1000萬人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危機。

聯合國在其公佈的《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》中也認為,全球水資源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,包括水資源浪費嚴重,水管老化滲漏及非法連接,有多達 30%到40%的水被白白
浪費掉;發展中國家水資源開發能力不足;截至2005年,僅有12%的國家制定了完整的水資源管理和節約計。做好完善的水資源管理,最重要的就是運用技術減少農業用水、合理的定價及補貼避免浪費、加強用水的迴圈再利用系統,及減少對水資源的汙染,並研擬缺水國家間水資源的合作利用以解決水權衝突。

水資源危機與全球暖化並列為世界重大議題,台灣八八水災、澳洲的沙塵暴都與全球暖化造成的極地氣候的改變相關連,氣候變遷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絕不亞於金融風暴,人們在關心荷包何時可以裝滿的同時,更該關注有限的天然資源。各國政府僅關注金融風暴何時雨過天晴,卻不知水資源耗損將需更多的金山銀山來彌補。

唐太宗認為:「為君之道,必須先存百姓,若損百姓以奉其身,猶割股以啖腹,腹飽而身斃。」他把百姓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,「舟所以比人君,水所以比黎庶。水能載舟,亦能舟」,我們寧可引伸為水與庶民一樣重要,喚起世人對水資源的重視。







部分資料引用:看雜誌、中評網